Contents
Solana共同創辦人出戰:單層鏈才是王道,L2解決方案根本不必要
加密貨幣圈又吵起來了!Solana共同創辦人Anatoly Yakovenko最近在推特上開嗆,表示那些所謂的L2擴容方案其實完全沒必要,一個優化得當的L1公鏈就可以滿足所有需求。這波言論一出,幾乎等於直接向以太坊等重度依賴L2擴容策略的公鏈宣戰。各位鄉民們,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場公鏈世界的口水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!
公鏈世界的終極辯論:L1 vs L2誰才是擴容正解
話說這場論戰最初是從一位ID為rip.eth的推特用戶開始的。這位仁兄在X上發文表示「沒有理由去建立L1」,認為L2解決方案提供了更好的速度、安全性和成本效益,同時還不必背負開發新共識機制的包袱。他還特地舉了Eclipse這個以太坊L2為例,它使用了Solana虛擬機,作為所謂「最佳化的擴容方法」。
沒想到這波言論直接把Solana的大佬Yakovenko給惹毛了!他立刻反擊,硬氣表示一個優化好的L1公鏈可以「更安全、更快速,還更便宜」,徹底否定了L2才是最佳擴容解決方案的論點。Yakovenko指出,L2經常通過欺詐證明和多重簽名引入安全風險,還要依賴緩慢的數據可用性層。
這位大佬基本上就是在說:「L2?那是啥小玩意兒,我Solana單槍匹馬就能搞定一切!」真是相當狂的發言啊,鄉民們~
Solana的技術底氣從何而來?
數據量不是問題
有網友問到區塊鏈數據限制的問題,Yakovenko直接表示:「啥問題?Solana一年才產生約80TB的數據,這點數據量小到不足以支撐一個商業模式,但對個人來說又稍嫌多了點。」嗯,就是這麼霸氣~
關於存儲問題,他解釋說Solana的賬本與狀態是分開的,可以輕鬆地卸載到像Filecoin這樣的去中心化存儲提供商上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你們擔心的問題,我早就想好解決方案了!」
Firedancer升級:百萬TPS的野心
值得一提的是,Solana即將推出的Firedancer升級預計將提高網絡吞吐量到每秒100萬筆交易!這是什麼概念?等於是整個幣圈一起下單,Solana都能一秒處理完,爽吧?不過說實話,就算再牛的技術,面對暴增的交易需求,偶爾掉鏈還是難免的,這也是為什麼有些開發者覺得L2還是有必要的。
「這些開發者就是沒搞懂我們Solana的技術精髓!」你似乎能聽到Yakovenko心裡這麼說。
以太坊陣營的反擊:L2才是未來
與Yakovenko的觀點完全相反,以太坊共同創辦人Joseph Lubin站在另一邊,堅定地認為L2對於擴容至關重要。在最近的數位資產峰會上,Lubin力挺以太坊是rollup(L2的一種)的最佳平台,因為它的安全性無與倫比。他再次確認,以太坊的未來在於L2擴展。
感覺就像是在說:「嘿~Solana,你那點TPS在我以太坊的L2網絡面前啥都不是!安全性才是王道好嗎?」
L2已經悄悄來到Solana生態
諷刺的是,儘管Yakovenko對L2表示懷疑,Solana上已經出現了L2解決方案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Solaxy,這個剛在今年2月籌集了1900萬美元的新擴容解決方案,它在鏈下處理交易,然後在Solana主網上進行結算,以減少網絡擁堵。
看到沒?就連Solana自己的開發者都開始玩起L2了,大佬的話顯然沒能一統江湖啊!這種情況就好比你老闆說「加班沒必要」,結果發現全公司都在默默加班一樣尷尬。
為什麼Solana需要擴容?DeFi與迷因幣的瘋狂增長
問題的核心在於,Solana上的去中心化金融(DeFi)和迷因幣(Memecoins)經歷了爆炸性增長,這嚴重地壓榨了網絡的容量,偶爾還會導致網絡中斷。各位鄉民應該還記得之前Solana動不動就「躺平」的日子吧?
對於普通用戶來說,這就像是你正在打LOL決勝局,結果網路斷線了,那種崩潰感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!這也是為什麼不少開發者認為,即使有Firedancer升級,要避免擁堵並確保長期可擴展性,L2解決方案可能還是必要的。
Solana生態的爆發:從BONK到WIF
要說Solana為何需要考慮擴容,就不得不提它生態內爆火的迷因幣。從BONK到WIF(dogwifhat),這些迷因幣帶來了大量用戶和交易,成為了Solana擁堵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目前Solana上的BONK價格為$0.0000145,dogwifhat(WIF)價格為$0.561639,這些迷因幣的熱度和交易量讓Solana網絡時常承受巨大壓力。想像一下,當數百萬人同時為了買入一個新迷因幣而擠破頭,任何公鏈都會感到吃力。
L1與L2之爭的本質:技術路線與商業利益的較量
看到這裡,聰明的鄉民們應該已經明白,這場L1與L2的辯論,本質上是不同技術路線的較量,背後更有巨大的商業利益驅動。
Solana的單層架構哲學
Solana自誕生以來,就堅持「一層搞定所有」的設計理念。它的高性能共識機制確實讓它在TPS上遙遙領先許多競爭對手。當Solana處於巔峰狀態時,它的確能提供近乎即時的交易和極低的費用,這讓許多用戶和開發者趨之若鶩。
這就像是買電腦,有人喜歡一體機的簡潔,所有功能都集成在一起,省心省力。Solana的設計理念就是這樣—希望用戶在一個層面上就能享受到最佳體驗。
以太坊的模塊化擴容策略
相比之下,以太坊採取了模塊化的路線,將不同功能分散到不同層級。主鏈專注於安全性和去中心化,而擴容和用戶體驗則交給L2解決。這種方法雖然複雜,但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。
這就像是組裝電腦,雖然麻煩,但每個部件都可以根據需求升級或替換,長期來看可能更靈活。以太坊生態系統裡的Arbitrum、Optimism等L2,就是這種思維的產物。
幣圈鄉民如何看待這場爭論?
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來說,這場技術之爭究竟有什麼意義呢?
用戶體驗才是王道
說實話,作為一般用戶,我們可能並不關心底層是用L1還是L2實現的,只在乎最終體驗:交易快不快?費用高不高?安全不安全?如果一個網絡能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,無論它是一層、二層還是十層,用戶都會趨之若鶩。
就像我們用手機,誰會在意處理器是怎麼設計的?只要能流暢運行APP就行了嘛!
多元化發展可能是必然
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,無論是Solana還是以太坊,可能都無法完全堅持自己最初的路線。Solana已經出現了L2解決方案,而以太坊也在提高基層的處理能力。這表明,在實際應用中,可能需要結合多種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所以各位鄉民,別太糾結於誰對誰錯了,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。你喜歡SOL就買SOL,喜歡ETH就買ETH,最終市場會給出答案。
Solana的未來:單打獨鬥還是擁抱多層?
雖然Yakovenko堅持L1路線,但Solana生態系統的實際發展似乎已經在悄悄轉變。隨著Solaxy等L2解決方案的出現,以及DeFi和迷因幣的爆發式增長,Solana可能不得不接受多層架構的現實。
Firedancer能否一勞永逸解決擴容問題?
即將推出的Firedancer升級承諾將Solana的吞吐量提高到每秒100萬筆交易。如果這一承諾能夠實現並穩定運行,那麼Yakovenko的觀點可能會得到更多支持。
不過,歷史告訴我們,區塊鏈的需求往往會超出預期。就算有了百萬TPS,如果用戶和應用增長到一定程度,擁堵問題可能還是會出現。這就像台北的捷運,不管怎麼擴建,每到尖峰時段仍然擠得水洩不通。
多層Solana:可能的折衷方案
雖然Yakovenko可能不會公開承認,但一個結合L1高性能主鏈和特定用途L2的「多層Solana」可能是最現實的發展路徑。這樣既保持了Solana的速度優勢,又為特定應用場景提供了更專注的解決方案。
這有點像是承認「好吧,單打獨鬥不行,我們還是需要幫手的」,但這種認識可能正是走向成熟的標誌。
結語:技術之爭背後是願景之爭
Solana與其他公鏈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,本質上反映了對區塊鏈未來的不同願景。Yakovenko堅信單一、高效的L1可以滿足所有需求,而以太坊陣營則認為分層、專業化的結構更有未來。
作為吃瓜群眾,我們可以坐等這場技術較量的結果,同時也不妨思考:在去中心化世界中,是否一定要有一個「唯一正確」的答案?或許,多元共存才是最終之道。
無論如何,這場辯論提醒我們,加密貨幣世界仍處於探索階段,各種技術路線都在不斷試錯和進化。對於投資者來說,關注這些技術發展趨勢,或許比關注短期價格波動更有價值。
至於Solana目前的價格為$142.97,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