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ntents
幣安手續費霧煞煞?十年老鳥帶你拆解,省錢秘笈大公開!
哈囉,我是你們的老朋友,在幣圈打滾超過十年的「鏈上藝術家」。看過比特幣從幾百美金衝上天際,也經歷過讓人心臟驟停的市場崩盤,像是2022年FTX那場史詩級災難,還好我嗅到不對勁提早跑了,不然現在可能沒辦法在這裡跟大家分享心得。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個超級重要,但很多新手甚至老手都可能忽略,或是覺得「哎呀,小錢啦」的東西——那就是幣安交易所的手續費。
你可能會想:「手續費?不就是交易時付的一點點錢嗎?有什麼好深入了解的?」
嘿,別小看這一點點!尤其當你交易頻繁,或是資金量比較大時,累積起來的手續費可是會默默吃掉你不少利潤的。搞懂它,絕對能讓你的投資績效更有感!就像我在鏈上追蹤資金流向一樣,交易成本也是需要精打細算的環節。當年我還是個菜鳥時,只顧著追漲殺跌,根本沒在看手續費,回頭算帳才發現,哇,原來付了這麼多「學費」!
這篇文章,我會用最白話的方式,帶你徹底搞懂幣安的手續費是怎麼一回事,有哪些種類,怎麼計算,最重要的是,有哪些省錢的小撇步!不管你是剛踏入加密貨幣世界的小白,還是已經有些經驗的中階玩家,相信都能讓你對自己的交易成本有更清晰的掌握。
幣安手續費:交易所的「水電瓦斯費」?
首先,為什麼交易所要收手續費?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交易所營運的基本開銷,就像開餐廳需要付水電瓦斯、人事、租金一樣。
幣安作為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,每天處理的交易量是天文數字。為了維持平台的穩定運作、保障用戶資金安全(他們有那個叫 SAFU 的用戶安全資產基金,就是用來預防駭客攻擊或突發狀況的)、不斷開發新功能、養活全球數千名員工,收取合理的費用是必要的。
這些手續費主要來自以下幾個地方:
1. 交易手續費: 這是最大宗的收入來源,就是你在買賣加密貨幣時支付的費用。
2. 提現手續費: 當你把加密貨幣從幣安提到自己的錢包或其他交易所時,需要支付給礦工或驗證節點的網路費用。
3. 其他服務費用: 例如槓桿交易的利息、某些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等等。
我們今天主要聚焦在大家最常接觸到的「交易手續費」和「提現手續費」。

拆解幣安交易手續費:掛單?吃單?傻傻分不清?
幣安的交易手續費最核心的概念,就是區分了 Maker 掛單者 和 Taker 吃單者。搞懂這兩個,你就掌握了手續費計算的基礎。
* Maker 掛單者: 簡單來說,就是你下了一個限價單(指定你想買入或賣出的價格),但這個價格沒有馬上跟市場上現有的訂單成交,而是進入了訂單簿(Order Book)等待。你的這個訂單為市場「創造」了流動性,所以叫 Maker。幣安通常會給 Maker 比較低的手續費率,鼓勵大家提供流動性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在市場擺攤等人來買。
* Taker 吃單者: 就是你下的訂單(通常是市價單,或是一個能立刻成交的限價單)直接跟訂單簿上現有的訂單成交了。你的行為是「拿走」了市場上的流動性,所以叫 Taker。Taker 的手續費率通常會比 Maker 高一點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直接去攤位上買東西。
那麼,具體的費率是多少呢?這就要看你交易的是什麼產品,以及你的 VIP 等級了。
現貨交易手續費:最常見的戰場
現貨交易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,買賣實際的加密貨幣,例如用 USDT 買 BTC。
* 一般用戶(VIP 0): 對大部分剛開始使用幣安的朋友來說,你們都屬於 VIP 0 等級。這個等級的現貨交易手續費,不論你是 Maker 還是 Taker,都是 0.1%。
* VIP 等級用戶: 如果你的交易量夠大,或是持有足夠數量的幣安平台幣 BNB,你的 VIP 等級就會提升。等級越高,手續費越低,Maker 甚至可能變成負費率(交易所反過來付你錢!)。這個我們後面會再詳細說明。
合約交易手續費:高手的競技場
合約交易,特別是永續合約,是更進階的玩法,可以讓你使用槓桿放大收益(當然風險也同步放大),也可以做空市場。我個人在累積第一桶金後,第五年才開始深入研究合約,它確實有機會創造高報酬,但也更考驗技巧和風險控制。
幣安最常見的合約是 U 本位合約(用 USDT 或 USDC 作保證金)和幣本位合約(用 BTC 或 ETH 等作保證金)。
* 一般用戶(VIP 0):
* U 本位合約:Maker 是 0.02%,Taker 是 0.05%。
* 幣本位合約:Maker 是 0.02%,Taker 是 0.05%。
* VIP 等級用戶: 同樣地,VIP 等級越高,合約手續費也越低。
特別注意: 合約交易除了 Maker/Taker 手續費外,還有一個叫「資金費率」的東西。這不是幣安收取的,而是多空雙方為了讓合約價格緊貼現貨價格而互相支付的費用,每隔一段時間(通常是8小時)結算一次。如果市場看漲的人多,多頭就要付錢給空頭;反之亦然。這個費用有時不高,但如果遇到市場情緒極端,或是你持倉時間長,也會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喔!
提現手續費:轉帳的過路費
當你想把幣安帳戶裡的加密貨幣轉到外部錢包,例如你自己的冷錢包,或是轉到 MAX 交易所換成台幣時,就需要支付提現手續費。
這個費用不是幣安賺走的,而是支付給區塊鏈網路上的礦工或驗證者的「油錢」,感謝他們幫忙處理和確認你的交易。
* 費用變動: 提現手續費會根據你提的是哪種幣、使用哪個區塊鏈網路(例如比特幣網路、以太坊網路 ERC20、幣安智能鏈 BSC/BEP20、波場網路 TRC20 等)而有所不同。
* 網路選擇很重要: 同一種幣,透過不同網路提現,手續費可能差很多!例如提 USDT,用以太坊 ERC20 可能要好幾美金甚至十幾美金,但用 BSC 或 TRC20 可能只需要幾毛錢美金。所以提現前,務必確認接收地址支援哪個網路,並選擇費用較低廉且速度可接受的網路。

省錢大作戰!降低幣安手續費的 N 種方法
好了,了解完基本規則,接下來就是重頭戲:我們該怎麼省下這些手續費?別擔心,方法還不少!
1. 善用 BNB 折抵手續費:這是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!
* 只要你在幣安帳戶裡持有 BNB(幣安的平台幣),並且在設定中開啟「使用 BNB 折抵手續費」的選項。
* 現貨交易: 手續費可以打 75 折(也就是 0.1% * 0.75 = 0.075%)。
* U本位合約交易: 手續費可以打 9 折(例如 Taker 0.05% * 0.9 = 0.045%)。
* 注意: 這個折扣比例官方可能會調整,但長期以來都是省錢的好方法。你需要確保帳戶裡有足夠的 BNB 來支付折扣後的手續費。
2. 註冊時使用推薦碼或邀請連結:
* 很多幣圈的 KOL 或老手(像我一樣)會提供推薦碼或邀請連結。透過這些連結註冊幣安帳戶,通常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手續費返現或折扣,可能是 10% 或 20%,直接減免你的交易成本。這是註冊時就能鎖定的福利,別錯過了!
3. 衝刺 VIP 等級:
*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交易量大的專業交易者或機構。幣安的 VIP 等級主要看你過去 30 天的交易量和 BNB 持倉量。達到 VIP 1 或更高,你的 Maker 和 Taker 費率都會顯著下降。
* 你可以到幣安官網的「費率標準」頁面查看詳細的 VIP 等級要求和對應費率。
4. 交易特定穩定幣的 0 手續費交易對:
* 幣安為了推廣某些穩定幣或主流幣種,會推出限時或長期的 0 手續費活動。例如,截至我目前所知(當然市場瞬息萬變,交易前請務必再次確認),使用穩定幣 FDUSD 掛單交易 BTC、ETH、BNB、SOL、DOGE、LINK、XRP 等主流幣種,可以享受 Maker 0 手續費的優惠!對於常交易這些幣種的朋友來說,這絕對是大利多。另外,用 USDC 交易某些幣對的 Taker 費率也可能比用 USDT 略低一點點。
5. 盡量當 Maker,少當 Taker:
* 前面提過,Maker 的費率通常比 Taker 低。如果你對價格不是那麼急迫,可以嘗試掛限價單等待成交,而不是直接用市價單吃掉現有訂單。當然,這需要對市場有判斷,否則可能錯過好的進場或出場點。
6. 優化提現策略:
* 避免頻繁小額提現,因為每次提現都要付一次網路費。可以累積到一定數量再提。
* 選擇手續費最低的區塊鏈網路(前提是對方地址支援)。
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,長期堅持使用 BNB 折抵,並在註冊時就找到好的推薦碼,對一般用戶來說是最容易實現且效果最顯著的省錢方式。交易成本控制好了,你的獲利才能真正進到口袋裡。
不只加密貨幣:多元資產配置的思考
當然,在幣圈打滾,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。雖然幣安是我交易加密貨幣的主力戰場,但我的資產配置並不僅限於此。
有時候,當我分析鏈上數據、判斷宏觀經濟走向(比如關注最新的 PMI 指數或是美國像川普那樣的政治人物可能帶來的關稅政策變動),或者需要更靈活的槓桿來操作非加密資產時,我也會運用其他工具。
例如,我會使用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 這樣的差價合約交易商。它們的好處在於可以交易更多元的商品,像是外匯、指數、貴金屬、原物料等,而且通常提供更高的槓桿彈性。對於想對沖風險,或是捕捉加密貨幣以外市場機會的投資者來說,這類平台提供了不同的策略選擇。Moneta Markets 在點差競爭力、訂單執行速度和客戶服務方面,以我的經驗來看是相當不錯的,算是不同金融戰場的好用兵器。不過要記得,差價合約的交易機制和風險特性跟直接買賣加密貨幣不同,操作前一定要做好功課。

風險提示與結語:小心駛得萬年船
聊了這麼多關於幣安手續費的省錢技巧,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幾件事:
* 安全第一: 交易所再大,中心化平台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風險(想想 FTX 的教訓)。務必做好個人帳戶的安全設置,例如啟用 Google Authenticator 的兩步驟驗證 2FA、設定提現白名單等。大額資產長期不用,可以考慮提到自己的硬體錢包。
* 費用透明: 幣安的費率結構相對透明,官網都有詳細說明。交易前養成習慣,確認一下當下的費率和是否有任何優惠活動。
* 持續學習: 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世界變化很快,規則和技術不斷更新。保持學習的心態,才能在這個市場中走得更遠。就算到了 2025 年甚至更久,交易所的核心收費邏輯或許不變,但具體細節和優惠肯定會持續調整。
總結來說,幣安的手續費雖然看似小數點,但積少成多,絕對值得你花時間去了解和優化。掌握 Maker 與 Taker 的區別,善用 BNB 折扣和推薦碼,關注特定交易對的優惠活動,並且聰明地選擇提現網路,這些都能實實在在地幫你省下不少錢。
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讓你對幣安手續費有更深的認識,不再把它當成模糊不清的交易成本。記住,精打細算,才能讓你的投資之路更加順暢!
幣安手續費常見問題 FAQ
Q1:我怎麼知道自己是 Maker 還是 Taker?
很簡單!當你下單後,如果訂單立刻成交,那你就是 Taker(吃單者)。如果你的訂單進入了訂單簿等待成交,那你就是 Maker(掛單者)。通常,下「市價單」一定是 Taker,下「限價單」則要看你設定的價格能不能立刻找到對手單,如果不能立刻成交,就會成為 Maker 訂單。你可以在交易歷史紀錄中看到每一筆訂單是被歸類為 Maker 還是 Taker。
Q2:使用 BNB 折抵手續費划算嗎?會不會 BNB 跌價反而虧了?
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!你需要考量兩個因素:手續費節省的金額 vs. 持有 BNB 可能的價格波動風險。對大多數交易頻繁的用戶來說,現貨 25% 和合約 10% 的折扣通常是相當可觀的,長期下來節省的費用很可能超過持有少量 BNB 的價格波動影響。但如果你交易量非常小,或者你極度不看好 BNB 的未來走勢,那可能就需要自己權衡一下。一般建議是,至少持有足夠支付近期預估手續費的 BNB 數量即可,不用囤積過多。
Q3:如何查看我目前的 VIP 等級和對應的手續費率?
你可以登入幣安帳戶,將滑鼠移到右上角個人頭像,點擊「帳戶總覽」或「費率標準」相關選項。在頁面中會顯示你目前的 VIP 等級、近 30 天交易量、BNB 持倉量,以及各個 VIP 等級對應的現貨和合約交易費率詳情。
Q4:提現手續費大概是多少?有沒有辦法預估?
提現手續費是浮動的,主要取決於當時區塊鏈網路的擁堵狀況。幣安在提現頁面,當你選擇幣種和網路後,會即時顯示預估需要支付的手續費金額。你可以比較不同網路的手續費差異。例如,提 USDT 時,比較一下 ERC20、BEP20 (BSC)、TRC20 等不同網路的費用,通常會有明顯差別。一般來說,比特幣和以太坊主網(ERC20)的費用相對較高,而像 BSC、TRON、Solana 等網路費用較低廉。
Q5:如果我用了推薦碼註冊,返現的錢會到哪裡去?
透過推薦碼獲得的手續費返現(或稱返佣),通常會在你完成交易後的隔天或一段固定時間後,直接返還到你的幣安帳戶的「現貨錢包」或指定的返佣紀錄區塊。你可以到「推薦」或「返佣」相關頁面查看詳細的返現紀錄和規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