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各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暗戰!你真的知道哪家最佛心嗎?

台灣各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暗戰!你真的知道哪家最佛心嗎?

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大解密:幣圈老韭菜的血淚省錢術,不看你會哭!

各位幣圈的鄉親父老兄弟姐妹們,大家好!恁爸是幣圈藝術家,也可以叫我老韭菜啦,畢竟在這圈子裡滾了十年,從少年韭菜變老韭菜,看過的幣價起起伏伏,比我阿嬤家的股票還刺激。

想當年,我也是個懵懂少年,看著比特幣從幾百鎂一路噴到幾萬鎂,心臟差點沒跳出來。二話不說,梭哈下去!結果咧?當然是先被市場教訓一頓,體驗什麼叫做「追高殺低」的真諦。不過沒關係,繳學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嘛,誰沒年輕過,誰沒被割過韭菜?

但韭菜也是會進化的!經過幾年的現貨穩健布局,總算讓我滾出了第一桶金,成功避開了那些妖魔鬼怪的土狗幣和空氣幣。到了第五年,我膽子大了點,開始玩合約。你猜怎麼著?媽祖保佑,竟然在一個月內讓我資產翻了七倍!那個月績效簡直是開外掛,走路都有風,感覺自己就是幣圈的少年股神。

不過幣圈這地方,賺錢要低調,風險意識更要拉滿。2022年FTX暴雷前一週,我總覺得哪裡怪怪的,鏈上數據也透露出不尋常的資金異動。靠著我這「鏈上第六感」,提前把資金全數撤出。結果大家都知道了,FTX一炸,幣圈血流成河,但我卻毫髮無傷,還被朋友戲稱是「幣圈預言家」。

現在我比較少衝Degen市場了,畢竟年紀大了,心臟沒那麼大顆。我把重心放在研究鏈上數據、智能合約活動、交易所流動性和大戶持倉變化。說白了,就是想搞清楚那些巨鯨們在幹嘛,跟著他們吃香喝辣總沒錯。

今天這篇文章,老韭菜要來跟大家聊聊幣圈交易的「眉角」—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。這東西看似不起眼,但長期下來可是會吃掉你不少獲利。尤其對我們這種散戶來說,能省則省,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。

廢話不多說,趕緊進入正題!

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:新手村的第一道關卡

對於剛踏入幣圈的新手來說,「交易所手續費」可能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。熟悉是因為買股票、基金也要手續費,陌生是因為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手續費名目更多、規則更複雜。

簡單來說,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就是你在交易所進行交易時,平台向你收取的服務費用。交易所靠什麼賺錢?除了幣價波動,手續費就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。

手續費看似不多,但如果你是頻繁交易的短線交易者,或是資金量比較大的大戶,手續費累積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。就像你去巷口買滷肉飯,一碗看起來才幾十塊,但天天吃、餐餐吃,一個月下來也是好幾千。

所以說,搞懂交易所手續費,絕對是幣圈生存的基本功。就像打遊戲要先熟悉地圖、了解怪物屬性一樣,才能避免被交易所「暗槓」手續費,白白損失自己的血汗錢。

台灣常見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種類

台灣目前可以合法交易加密貨幣的交易所不少,像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ACE、MaiCoin、BitoPro 等等。每間交易所的手續費結構都不太一樣,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
* 交易手續費 (Trading Fee): 這是最常見的手續費,無論你買入或賣出加密貨幣,交易所都會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手續費。通常以「Maker-Taker」模式為主。
* Maker (掛單者): 指的是你掛出委託單,等待市場成交。因為你的掛單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,所以手續費通常比較低,甚至有些交易所會提供 Maker 返佣。
* Taker (吃單者): 指的是你直接吃掉市場上現有的委託單,立即成交。因為你減少了市場的流動性,所以手續費通常比較高。

* 出金手續費 (Withdrawal Fee): 當你要把交易所帳戶裡的加密貨幣或法幣提領出來時,交易所會收取一筆出金手續費。不同幣種、不同提領方式,手續費也會有所不同。

* 入金手續費 (Deposit Fee): 將加密貨幣或法幣存入交易所帳戶,大部分交易所是不收取入金手續費的,但有些交易所可能會針對特定入金方式收取手續費,例如信用卡入金。

* 其他隱藏費用: 除了上述常見的手續費,有些交易所可能還會有一些隱藏費用,例如帳戶管理費、平台維護費等等。這些費用通常藏在使用者條款的角落,一不小心就會被忽略。

結論: 搞清楚交易所手續費種類是第一步,魔鬼藏在細節裡,下單前務必睜大眼睛看清楚!

台灣交易所手續費大比拚:誰是佛心交易所?誰是吸血鬼?

說了這麼多手續費種類,大家一定想知道,台灣各家交易所的手續費到底誰高誰低?別急別急,老韭菜我早就幫你們整理好了!

以下就以台灣幾間主流交易所為例,簡單比較一下它們的交易手續費

| 交易所 | Maker 手續費 | Taker 手續費 | 備註 |
| ——– | ———- | ———- |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 |
| ACE 交易所 | 0.05% | 0.1% | VIP 等級可享更低手續費 |
| MaiCoin | 0% | 0.8% | 台幣交易對 Maker 0 手續費,但 Taker 手續費偏高 |
| MAX 交易所 | 0.04% | 0.06% | VIP 等級可享更低手續費 |
| BitoPro | 0.05% | 0.1% | VIP 等級可享更低手續費 |
| Rybit | 0.05% | 0.1% | 新交易所,積極搶佔市場 |

**注意:** 以上手續費資訊僅供參考,實際手續費請以各交易所官網公告為準。手續費結構可能隨時調整,交易前務必再次確認。

從表格中可以看出,各家交易所的交易手續費其實差異不大,Maker 手續費大多落在 0.04% – 0.05% 之間,Taker 手續費則在 0.06% – 0.1% 之間。

其中 MaiCoin 比較特別,台幣交易對 Maker 手續費竟然是 0%!這對喜歡掛單的 Maker 來說簡直是天堂。但要注意的是,MaiCoin 的 Taker 手續費高達 0.8%,如果你是習慣快速成交的 Taker,就要仔細考慮一下了。

MAX 交易所 的手續費相對來說比較有競爭力,Maker 和 Taker 手續費都算蠻低的,而且 VIP 等級還可以進一步降低手續費。

ACE 和 BitoPro 的手續費則屬於中規中矩,沒有特別突出,但也沒有特別貴。

Rybit 是台灣新成立的交易所,為了吸引用戶,手續費也開得比較優惠,但流動性可能還有待加強。

結論: 沒有絕對的佛心交易所,只有最適合你的交易所。選擇交易所不能只看手續費,還要考慮交易體驗、幣種選擇、安全性等等因素。

手續費省錢秘笈:老韭菜教你把錢花在刀口上

手續費雖然不多,但長期累積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。身為精打細算的老韭菜,當然要教大家幾招手續費省錢秘笈,讓你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!

* 成為 VIP 會員: 大部分交易所都有 VIP 會員制度,只要你的交易量達到一定門檻,就可以升級為 VIP,享有更低的手續費折扣。如果你是交易頻繁的大戶,務必想辦法成為 VIP 會員,手續費絕對可以省下不少。

* 使用交易所平台幣: 有些交易所會發行自己的平台幣,例如 Binance 的 BNB、OKX 的 OKB 等等。持有平台幣並用來支付手續費,通常可以享有額外的手續費折扣。台灣的交易所也有類似的機制,例如 MAX 交易所的 MAX Token、BitoPro 的 Bito Coin 等等。

* 善用 Maker 掛單: 前面提到,Maker 掛單的手續費通常比 Taker 吃單低,甚至有些交易所 Maker 是 0 手續費。如果你不是追求快速成交的短線交易者,可以盡量使用 Maker 掛單,耐心等待市場成交,長期下來可以省下不少手續費。

* 參加交易所活動: 各家交易所為了吸引用戶,不定期會舉辦各種活動,例如手續費折扣活動、交易競賽等等。平時可以多關注交易所的官方公告和社群媒體,把握這些省錢機會。

* 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所: 不同的交易所,手續費結構和優惠活動都不一樣。在選擇交易所之前,務必仔細比較各家交易所的手續費,選擇最符合自己交易習慣和需求的交易所。

* 減少不必要的交易: 交易越頻繁,手續費就越高。如果你是屬於比較衝動型、容易頻繁交易的投資人,不妨試著減少交易頻率,改為中長線投資,除了可以降低手續費,也能減少追高殺低的風險。

結論: 省錢是一種美德,幣圈省手續費更是王道!把省下來的手續費拿去買幣,不香嗎?

手續費陷阱大公開:小心被交易所「暗槓」!

幣圈水很深,交易所的手續費也可能暗藏陷阱。一不小心,就可能被交易所「暗槓」手續費,讓你白白損失一筆錢。以下就來揭露幾個常見的手續費陷阱,提醒大家小心防範:

* 隱藏費用: 有些交易所除了交易手續費、出金手續費之外,還會有一些隱藏費用,例如帳戶管理費、平台維護費、休眠帳戶費等等。這些費用通常藏在使用者條款的角落,不容易被發現。簽署合約前務必仔細閱讀使用者條款,搞清楚所有費用名目。

* 出金限制: 有些交易所為了留住用戶資金,會設定一些出金限制,例如每日出金限額、最低出金金額等等。如果你急需用錢,卻被出金限制卡住,可能會非常麻煩。選擇交易所前,務必了解清楚出金規則和限制。

* 惡意滑點: 在市場波動劇烈的時候,有些交易所可能會出現惡意滑點的情況。也就是說,你下單的價格和實際成交價格之間存在落差,交易所可能會藉此多收你一些手續費。選擇交易所時,盡量選擇交易深度和流動性較好的交易所,比較能避免惡意滑點的問題。

* 促銷活動陷阱: 有些交易所會推出各種促銷活動,例如零手續費、負手續費等等。這些活動看似誘人,但背後可能隱藏陷阱。例如,零手續費可能只適用於特定幣種或特定交易對,負手續費可能需要滿足非常苛刻的條件。參加促銷活動前,務必仔細閱讀活動規則,搞清楚所有細節。

* 客服回應慢: 萬一遇到手續費爭議,需要聯繫交易所客服處理。但有些交易所的客服回應速度非常慢,甚至根本找不到客服。選擇交易所時,也要考慮交易所的客服品質和效率,萬一遇到問題才能及時解決。

結論: 幣圈處處是陷阱,交易所手續費也不例外。小心駛得萬年船,多一份警惕,少一份損失。

手續費與交易策略:你是哪種交易員?

不同的交易策略,對手續費的敏感度也不同。了解自己的交易策略,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手續費成本。

* 短線交易 (Day Trading): 短線交易者追求的是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利,交易頻率非常高,一天可能交易數十次甚至上百次。對於短線交易者來說,手續費成本非常重要,因為頻繁交易會讓手續費累積成一筆龐大的數字。短線交易者應該盡量選擇手續費低的交易所,並善用各種手續費折扣優惠。

* 波段交易 (Swing Trading): 波段交易者持倉時間通常為數天至數週,交易頻率比短線交易者低,但仍有一定的交易次數。波段交易者也需要關注手續費成本,但相對來說沒有短線交易者那麼敏感。

* 長線投資 (Hodling): 長線投資者買入加密貨幣後,通常會長期持有,甚至數年都不會賣出。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,交易手續費的影響相對較小,因為交易次數很少。長線投資者更應該關注交易所的安全性、幣種選擇和長期發展前景。

* 套利交易 (Arbitrage Trading): 套利交易者利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價差來獲利,交易頻率也很高。套利交易者對手續費非常敏感,因為微小的價差扣掉手續費後,可能就變成虧損。套利交易者必須精打細算,選擇手續費極低的交易所,才能確保套利空間。

結論: 你是哪種交易員?了解自己的交易策略,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手續費省錢之道。

未來展望:手續費會越來越便宜嗎?

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,交易所為了吸引用戶,勢必會在手續費上做出更多讓步。未來交易所手續費會越來越便宜嗎?老韭菜個人認為,這個趨勢是很有可能的。

* 交易所競爭加劇: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數量越來越多,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。為了搶奪用戶,交易所除了在幣種選擇、交易體驗上競爭之外,手續費也會是一個重要的競爭點。

* 技術進步降低成本: 區塊鏈技術不斷進步,交易效率越來越高,交易成本也越來越低。交易所的營運成本降低,自然有空間降低手續費。

* DeFi 協議崛起: 去中心化金融 (DeFi) 協議的崛起,也對中心化交易所造成壓力。DeFi 協議通常手續費更低,甚至有些協議是零手續費。中心化交易所為了與 DeFi 協議競爭,也可能會被迫降低手續費。

* 監管壓力增加: 各國政府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越來越嚴格,交易所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符合監管要求。但另一方面,監管也可能促使交易所更加透明化,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費用。

結論: 手續費只會越來越便宜?老韭菜不敢保證,但可以肯定的是,交易所手續費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,對我們用戶來說絕對是好事。

總結:幣圈生存法則,從省手續費開始!

各位鄉親啊,幣圈這條路不好走,牛熊輪迴、市場震盪,一不小心就會被市場教訓。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投資觀念、學習有效的交易策略,加上一點點運氣,還是有機會在幣圈裡賺到錢的。

今天跟大家聊了這麼多關於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 的眉眉角角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記住,幣圈生存法則第一條:省錢!省錢!再省錢! 把手續費省下來,就是幫自己多賺一點。

最後,老韭菜還是要提醒大家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幣圈更是高風險高報酬的地方,不要All in,不要借錢投資,不要聽信內線消息,做好自己的功課,才能在這個充滿機會和挑戰的市場裡,穩健前行!

祝大家在幣圈都能賺大錢,早日財富自由!

常見問題 FAQ

Q1: 台灣哪間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最低?

A1: 目前台灣各家交易所手續費差異不大,MAX 交易所的手續費相對較低,Maker 和 Taker 手續費都蠻有競爭力。MaiCoin 台幣交易對 Maker 0 手續費也很吸引人,但 Taker 手續費偏高。建議多方比較,選擇最符合自己交易習慣的交易所。

Q2: 如何降低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?

A2: 降低手續費的方法有很多,包括成為 VIP 會員、使用交易所平台幣支付手續費、善用 Maker 掛單、參加交易所活動等等。詳細方法請參考文章內文。

Q3: 交易所手續費會影響我的交易策略嗎?

A3: 會的。不同的交易策略對手續費的敏感度不同。短線交易者對手續費非常敏感,應選擇低手續費交易所;長線投資者對手續費相對不敏感。了解自己的交易策略,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手續費成本。

Q4: 除了交易手續費,還有哪些隱藏費用需要注意?

A4: 除了交易手續費,還需要注意出金手續費、入金手續費,以及一些可能存在的隱藏費用,例如帳戶管理費、平台維護費等等。簽署合約前務必仔細閱讀使用者條款。

台灣各加密貨幣交易所手續費暗戰!你真的知道哪家最佛心嗎?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